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之——格罗皮乌斯

格罗皮乌斯是德裔美国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原籍德国,父亲和叔父都是著名的建筑师。格罗皮乌斯从小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鞋楦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格罗皮乌斯是建筑师中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他认为现代建筑师要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通过精确的不含糊的形式,清新的对比,各种部件之间的秩序,形体和色彩的匀称与统一来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这是社会的力量与经济所需要的。”

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他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包豪斯的目的是将艺术和工艺结合起来,以此解决工业革命所产生的问题。格罗皮乌斯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在格罗皮乌斯的主持下,一些激进派的艺术家到包豪斯任教,丰富和开阔了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手法。逐渐,在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

20 年代格罗皮乌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包豪斯校舍。由于德国法西斯的得势,包豪斯学校被认为是俄国布尔什维克渗透的工具,处境艰难。1930 年密斯·凡德罗接任格罗皮乌斯的校长职务,迁校柏林。1933 年学校被迫关闭。离开包豪斯之后,格罗皮乌斯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尤其是研究居住建筑、城市建设和建筑工业化问题。

希特勒上台后,格罗皮乌斯于 1934 年离开了德国,来到伦敦。在和英国建筑师马克斯威尔·福莱(Maxwell Fry)的合作中,设计了一些中小型建筑。1937 年格罗皮乌斯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任教授和建筑学系主任,从此居留美国。1945 年他邀请了一些知名建筑家,共同组织了 TAC——建筑师合作协会。这个机构的作品有纽约泛美航空公司大厦(1958 年)、巴的摩尔的 Oheb Shalom 教堂等。他在美主要进行建筑教育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此外他对玻璃幕墙的构造有着重要的贡献。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1969 年去世,享年 86 岁。

格罗皮乌斯主张坚决地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进行论战。他提出“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地前进。”他形象地把这种关系比喻成“现代建筑不是老树上的分枝,而是从根上长出来新。”在设计原则和方法上,20 年代和 30 年代间,格罗皮乌斯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首位,他认为这才是新建筑的特点。他的观念并非一成不变。他从国际式逐渐转向注重人们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是符合第一次大战到第二次大战的时代的发展变化的。从根本上说,他从未轻视建筑的艺术性,只是功能、技术和经济要素的制约下,侧重不同罢了。格罗皮乌斯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是建筑界一项具有革命精神的创举。它的活动和提倡的精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新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们认为这里是进步的和革命的艺术潮流的中心。包豪斯学校无疑给建筑界吹来一股强劲有力的新鲜空气,它的精神启发并影响了一代建筑师。

格罗皮乌斯说,必须有一种崭新的设计观念来影响德国的建筑界,否则任何一个建筑师都无法实现他心中的理想,他只有模仿那些已经司空见惯的古旧的东西。欧洲建筑结构与造型复杂而华丽,尖塔、廊柱、窗洞、拱顶,无论是哥特式的式样还是维多利亚的风格,强调艺术感染力的理念使其深刻体现着宗教神话对世俗生活的影响,这样的建筑是无法适应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

格罗皮乌斯针对此提出了他崭新的设计要求: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同时还能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为此,与传统学校不同,在格罗皮乌斯的学校里,学生们不但要学习设计、造型、材料,还要学习绘图、构图、制作,于是,国立建筑工艺学校拥有着一系列的生产车间:木工车间、砖石车间、钢材车间、陶瓷车间等等,学校里没有“老师”和“学生”的称谓,师生彼此称之为“师傅”和“徒弟”。

格罗皮乌斯引导学生如何认识周围的一切:颜色、形状、大小、纹理、质量;他教导学生如何既能符合实用的标准,又能独特地表达设计者的思想;他还告诉学生如何在一定的形状和轮廓里使一座房屋或一件器具的功用得到最大的发挥。格罗皮乌斯的教学为国立建筑工艺学校带来了以几何线条为基本造型的全新设计风格。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工厂不再有任何装饰,厂房为四方形,平平的房顶、楼身除支柱外全部用金属板搭构,外镶大块的玻璃,简洁而敞亮,完全适于生产的需要。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椅子没有任何装潢雕饰,四方的坐椅靠背仅由几条曲线状的木条或钢条支撑,它在生产流水线上一天就能产出上百把。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台灯,金属的半圆灯罩下一根灯杆直立在薄薄的圆形灯座上……至此,小到水壶大到楼房,格罗皮乌斯让他的学生学会了用最简单的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赢得设计样式和风格的现代感。

1932年,国立建筑工艺学校举办了首届展览会,设计展品从汽车到台灯,从烟灰缸到办公楼,展览会最热情的观众是遍布欧洲的各大厂商,实业家们已经预感到了这种仅以材料本身的质感为装饰、强调直截了当的使用功能的设计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因为一旦这样的设计被实施生产,成本降低了而成效却会百倍地提高。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包豪斯现代主义格罗皮乌斯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